1924年2月4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令将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同时派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筹备主任。
1925年2月6日,孙中山先生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分别给广东省省长胡汉民和国立广东大学校长邹鲁颁布训令、指令:将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依照原案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之一。
1926年1月,国立广东大学设立专修学院,开设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商学系、教育学系,开设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学说、帝国主义与中国、苏俄研究等课程。
1927年4月15日,“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广州爆发,国共合作破裂,广东国民党当局推行“清党”。国立中山大学特别党部公开应开除学籍或职务之有证“CY份子”者444名(当时在校学生不足2000人),根据各区分部第二...
1928年1月,民国政府大学院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学区(即北平、江苏、浙江、广州),以所辖区域命名。每大学区设大学一所,除在广州者永远定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外,均以所在地命名。
1929年3月,天文台竣工,6月举办天文台开幕典礼,天文台主任为张云教授。该天文台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天文台,也是广东省第一座天文台。1938年,石牌新校区新天文台落成。1940年,中大迁址乐昌坪石,亦建有天文台。
1930年5月,为考查西南各省地质、水源、矿产,测量国界,在国民政府资助下,国立中山大学组织川边考察团。考察团由地质系德国教授哈安姆领队,包括教授、助教、技士、学生多人,由广州出发,经越南海防、东京,乘...
1931年1月13日,孙中山旧友梅屋庄吉运送中山先生两铜像抵粤,一送国立中山大学,另一送先生故乡翠亨村。
1932年1月,中山大学抗日剧社成立,其以联络感情、研究戏剧,致力抗日工作,服务社会为宗旨。公演抗日剧目,以文艺支持抗日。
1933年1月,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主导的西南教育改革委员会通过改革学制大纲,提出废止寒暑假制并缩短修业年限、注重实科教育、编译各科书籍等方案。
1933年,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著名国画家高剑父受聘为国立中山大学教授。1934年3月,高剑父在国立中山大学开课教授画学,各学院同学报名踊跃,共计二百四十人报名选习画学。
1935年1月-1936年10月,国立中山大学先后组织成立龙眼洞乡村教育实验区、石牌乡村服务实验区以及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国立中山大学乡村服务实验区,是中大在乡村事业有待开发、乡建运动亟须推行之时,推广乡建运...
1936年1月18-23日,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在国立中山大学开会,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为“社会教育助成地方自治并促兴社会生产”,此次年会规模空前,标志着社会教育中心的南移。会上,社会教育社负责人梁漱溟、...
1937年3月1日,国立中山大学公布施行导师制度暂行办法,规定于春季学期开始推行,一年级学生最多以十人为一组,由教授一人担任导师,除教学研究外,并需注重指导学生的个人品德、政治修养、课外生活等。4月起,各...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国立中山大学首次迁校择定罗定县城关岳庙(即牖明小学地址)为校本部办事处,拟农、法、医三学院迁往罗定县城,理、工两学院迁往郁南县属之大湾,文师两学院及研究院迁往罗定县属之罗...
1939年1月10日,国立中山大学决定从罗定迁校至云南澂江,并在昆明、龙州、香港等地设立办事处。2月,中大员生陆续到达云南澂江,择定院址,开始办公。文学院设在城内孔庙及孔庙背后的凤麓小学、玉光楼、观音阁、...
1940年4月,校长邹鲁因病迭请辞职,教部准给假调治,并派许崇清代理校长职务,这是许崇清自1931年以后,第二次代理国立中山大学校长职务。同年7月,教育部同意中山大学全部迁移粤北、湘南。中大原计划迁往南雄,...
1940年11月,在广东省及乐昌县政府及民众的支持下,中大在坪石逐渐安定下来,各学院散布于广东乐昌县、乳源县和湖南宜章县。学校总办公厅、研究院、先修班、学生贷金审查委员会设在坪石镇,文学院设在铁岭,法学...
1942年5月,教育部令金曾澄接替张云代理中大校长。金曾澄此前曾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国立广东大学教育长、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广州大学校长等。1942年6月22日,新任代理校长金曾澄到校视事,改聘邓植仪为教务...
1943年,图书馆主任杜定友《三民主义化图书分类法》(简本)由广东省立图书馆出版。1942年3月,广东省政府委托地理系编绘政治经济图及分县图。1943年10月,地理系完成广东省政治经济图6幅(政治区域、人口、耕地...
1943年2月,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受英国皇家学会派遣,来华考察英国援华事宜。1944年夏,李约瑟专程到坪石访问国立中山大学,与《资本论》的翻译者王亚南教授两度长谈,讨论中国官僚政治问题,这促成王亚南完成...
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作战,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由此引发了粤北、豫西、湘西等地院校的迁校潮。次年1月,日寇南北两面夹攻韶关,当地军政机关、院校紧急撤离。学校被一分为三,分散在粤东各县、粤北连县和...
1946年1月30日,中山大学等校为声援“一二·一”昆明学生斗争、为庆祝全国政协会议成功召开,举行反内战争民主示威大游行。全市2000多名学生秩序井然地走上广州市街头,高呼“要和平、反内战、争民主、反独裁”,...
1947年1月7日,“沈崇事件”后,中山大学学生发动广州的大、中学集会游行示威,抗议美军暴行。
1948年2月,法学院创办之《社会科学论丛》出版新一卷;3月,理学院创办之学术刊物《自然科学》复刊。
1948年末,国民政府南迁,占用中大石牌校舍。1949年上半年,中山大学将迁校至海南、台湾的消息甚嚣尘上,中山大学师生展开反迁校运动。
1950年1月20日,中山大学的接管工作基本完成,由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中大临时校务委员会成员及各学院院长。
1950年12月16日,中山大学医学院奉卫生部通知组织手术组及手术预备队,动员医务人员学习战地救护。1951年1月4日,中山大学医学院师生所组成的志愿援朝手术队出发赴朝鲜战地工作。